孔子其实很寂寞
发布时间:2010-02-02

 

作者:木然

 

最近电影《孔子》上映,人们又有了一个认识孔子的新视角,据说还因此掀起了什么新的孔子热。中国人爱发烧,倒也稀松平常,发烧时说些糊涂话也在情理之中。总是发烧,烧得不理智,真人成幻影,假人成真人,如此以往,又没有治发烧的药,无药可救,危险必现,把孔子当《孔子》即是一例。此《孔子》非彼孔子,真实的孔子已经离人们远去。由《孔子》可以看出孔子的思想被时代和权力敲打得零零碎碎。说句难听的话,假设孔子活着也会被气死,孔子死了也会被气活。

 

不可否认的是,无论从商业的角度还是从政治的角度来说,《孔子》都很成功,但从思想的角度来说,《孔子》很失败。《孔子》里的孔子言语都是权力者同意和许可的情况下说的,权力者不让说的,《孔子》里一句都没有。《孔子》里的思想和睿智也被给个话呀的现代语言所调侃,一个严肃的话题被搞笑的语言冲淡。

 

历史上很多思想家都有意想不到的命运和结局,相比起来,恐怕没有人比孔子命运更奇特。活着的时候颠沛流离,如丧家之犬,死了也不得安宁。也没有人比孔子更风光,活着的时候弟子若干,思想不断流传,影响中华大地几千年。一个人集荣耀与诋毁于一身,既流芳百世,又遗臭万年。

 

任何思想只要和权力结合,思想就失去了其独特的光彩和思想魅力,成为权力的婢女、权力的工具。孔子本是一个思想家,和权力相结合就玩起了七十二变,权力是什么,孔子就是什么。如同马克思本是一个思想家一样,马克思的思想和权力相结合,就变成了万能膏药,一贴就能包治百病。

 

权力永远都是思想的天敌。权力成为利维坦,思想就会萎缩。权力如果受到控制,思想就会有发展的广阔空间。马克思当年选择英国这个宪政国家而不选择其它的专制国家才使其思想得以阐发,如果选择专制国家,马克思的思想即使产生了也很难传播,马克思本人也可能成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平民和人生过客。孔子的思想没这么幸运,他的思想产生于乱世,思想一直被专制者利用,成了专制的工具和玩偶,用之为孔圣,弃之如枇糠。这是孔子的不幸,也是民族的不幸。

 

因孔子和权力的结合而尊孔或反孔都会使人误入歧途。不去研究孔子的思想,把孔子又放在风口浪尖上,也不是什么玩艺儿。如果把孔子思想进行学术研究,把孔子思想当成多元思想的一元,回归孔子,还回孔子,并超越孔子思想才是正事。

 

孔子很寂寞,那是闹市里的喧嚣寂寞,那是被权力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寂寞。解决孔子的寂寞,只有把权力还给权力,把孔子还给孔子,与孔子进行真诚而平等的对话、自由的言说,如同一个哈姆雷特在千人之中有千人哈姆雷特形象一样,一个孔子在千人之中有千人孔子形象,这样的孔子才是真正的立体的孔子。

 

注:该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周天黎全球官方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周天黎全球官方艺术网的学术观点和价值判断。本网站刊载此文仅为向读者提供更多信息。

 
作者:木然
 


周天黎(香港)艺术工作室制作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ICP备2021033732号
美术馆地址:浙江省嵊州市长乐镇后街8号 电话:13806763741 13506758504 电子邮箱:arthk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