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公众号刊发周天黎谈话
发布时间:2018-05-29



周天黎谈杭州"艺术西湖国际水墨博览会”",“探索性”、“包容性”


    今天亲临杭州,参观了“艺术西湖国际水墨博览会”,感触很多,这样一个官方主办的,冠以“国际”、“百位大家”字样的,场馆上万平米的展览。这样的展览,如果再多一些能够反映中国水墨学术高端水平的画家参展就更好了。总体感觉上很认同周天黎女士所谈观点。


    ——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画强元课题组负责人:李树森




“艺术西湖国际水墨博览会”,已于5月24日在杭州和平国际会展中心揭幕,广受文化艺术界关注。本课题组为此专赴杭州,并联络上了在海内外文艺界有着重要影响力的当代中国著名艺术家与艺术思想家周天黎先生,请她谈了自己的看法。


这位向来独立自峙、特立于当下美术界的著名画家说,在对待中国绘画创新问题上,我向来主张“包容西学,洋为中用,民族精神,强我国画”,这也是我最基本的艺术立场,也是我对“艺术西湖国际水墨博览会”在文化思想上的期待。从学术层面上,实事求是地说,我希望大众更多地把这次水墨博览会看成是由—群中青年策展人、艺术家为主体的、纵论水墨艺术发展现状,探索水墨艺术未来发展的一次尝试。重要意义在于艺术上的“探索性”和“包容性”。近百位参展画家的绘画水平也参差不齐,不能说个个都是大家,有的很有希望,但也不排除有的在艺术上还不成熟,甚至个别人根本还没有走出歧路。


周先生说,这次应邀送作品参展,很大程度上我坚持认为,在中国绘画的创新与发展问题上,不分好歹,呼天抢地,“一路向西”,当然不足取;同样,木讷颟顸,捶胸顿足,因噎废食,不思变革,也不足以谋。我们与古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环境不一样,必然有着与古人不一样的感知、情怀和对艺术发展的新要求。我们要化古而不泥古,师古而不复古。我们的思维和境界决不能囿于古人的思想而死板地重蹈前人的覆辙,我们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走出一片新天地。这也是明确艺术发展方向准确与否的基本问题。同时,我深切坚信,处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变革甚为突出的当代,社会变革和思想文化演变相互交替促进,伴随着命运跌宕与岁月峥嵘,思想的沃土终将滋养出一批年轻有为、引领“笔墨当随时代”、对中国美术甚或世界美术产生重大影响的艺术家和艺术思想家。


 


 
作者:周天黎
 


周天黎(香港)艺术工作室制作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ICP备2021033732号
美术馆地址:浙江省嵊州市长乐镇后街8号 电话:13806763741 13506758504 电子邮箱:arthk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