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大师对大师文化的消解
发布时间:2009-07-14

作者:航亿苇

 

中国需要大师,但总有伪大师来毁坏中国的大师文化。中国最近几十年中,郭沫若是我要首先批判的一个伪大师。

 

郭沫若有一定的才华,但一生的投机取巧,不仅辱没了真大师,也辱没了整个思想文化界。我并不是很在乎郭沫若曾经写过一些马屁得肉麻的诗文。“我向你高呼万岁/斯大林元帅,/你是全人类的解放者,/今天是你的70寿辰,/我向你高呼万岁”“亲爱的江青同志,你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你善于活学活用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你奋不顾身地在文化战线上陷阵冲锋/使中国舞台充满了工农兵的英雄形象”在特殊时代写这样的“诗”,可以谅解。如果面对迫害与死亡暂时说些软话,不必苛求。不一定慷慨激昂就义就一定是伟大的。但是,如果一个文人为了私利攀附权贵,并打击迫害同道,那就近乎无耻了。中国很多文人曾被郭沫若排挤、打压。而郭沫若一生留下的文字,也以垃圾居多。他的所为甲骨文研究,有学者指出,主观臆造的成分很多。甲骨文我不清楚,但对诗艺有所了解,有一定的发言权。郭沫若曾经被推崇的《女神》,没有什么艺术价值。这样的人一度被称作大师,只能说大师这顶帽子太便宜了。

 

另一个伪大师不需要我批判,他本人已经几番自己跳出来否定了自己,这就是余秋雨先生。余秋雨的窜红,是现代流行文化炒作的结果。原本没有啥东西,但经过一番包装、炒作,便大大有名了。可如果将自己打扮成所为大师,就有些可笑了。一个人就凭一些肤浅的散文文字和被邀请为一些文化活动的评委就是文化大师了?若如此,则又是大师帽子太便宜的另一番景象。在余秋雨之前,还曾有一个著名的文化偶像,那便是汪国真。汪国真现在鲜有人提及了,但汪国真被炒红,一度变成所谓中国最了不得的诗人,些事至今仍被炒作界津津乐道。可叹汪国真的诗实在太差,不仅比舒婷、北岛、海子差远了,而且连诗歌门槛都可以说没有进去。这样的所谓诗人居然被包装成功,实在令人惊叹炒作的力量。但虚幻的东西永远难找到支撑点。肥皂泡破了,就一定也什么都不是。余秋雨被包装成著名作家,对他已经过誉了。忽然间又成“大师”,一时间真是令人错愕。可这余大师虽然拥有的肥皂泡不少,但总归要一个个破的。什么“余秋雨大师工作室”、“故居”等,经不得《含泪劝告请愿灾民》、“诈捐门”等事件的社会质疑。在文革中,他曾是当时红得发紫现在臭不可闻的“石一歌”写作组成员。此事坦率承认,不失为一条汉子。然而,他来个死不认账,坚称自己从来没有做过文革时期的御用文人,还刻意把自己描绘成一位文革受害者。然而,有人很快查出余秋雨在文革中的一些恶心文章,如刊登在1973年第三期、1974年第一期和1975年第十期《学习与批判》杂志上,著名余秋雨的文章:《尊孔与卖国之间——从鲁迅对胡适的一场斗争谈起》《胡适传——五四前后——》《评胡适的〈水浒〉考证》等。余秋雨的名字和罗思鼎(“石一歌”成员)等一起用粗黑体排在杂志上。季羡林老先生则完全不一样,他曾经不恰当地崇拜个某个人,不恰当地歌颂过一些不该歌颂的东西。前些年出一部他的人生全景书,则把曾经的糗事一并收录。其目的在于让世人看到完整的他。大师是敢正视自己一切的人,小人则总是企图掩饰自己的一切过失。

 

在国学领域,伪大师之争中还有一些人物,如文怀沙、于丹等人。这些人凭一些机缘出名了,但仅仅是出名而已,要称大师还远远不够。在文怀沙年龄造假一事上,我不同意李辉那种并不严谨的揭露方式,有意为文怀沙说话,看重的是他的机智和可爱的一面。真按大师标准来衡量,如果文怀沙自己以为他是一位大师,那我也要对他批评和质疑。但文怀沙说他不是什么大师,“我当然不是‘国学大师’,这还用他们问。国学是什么?我不是‘哲人’,我是没辙的人。”自称自己是没辙的人,令人不由得不觉得这位文化老人实在有些可爱。他究竟是多大年龄,年轻时有没奸淫作科,反而不值得计较了。于丹在电视上做讲座,讲了一阵子论语,这当然不能以此来作为晋升大师的资本。于丹对传扬中国古代文化,用浅显的话语解释《论语》、《老子》等古籍,是很有益的。但她的学识比起易中天来要差一些,有些地方讲不到位,这没有什么。反正央视节目,我们不能对之要求太高。易中天远没到大师水准,于丹更不能够。但如果于丹等人也像余秋雨一样变着戏法充当什么大师,那就同样无聊了。

 

让伪大师获得太多的话语权,这是中国媒体低俗化的表现。真大师在潜水,伪大师蹦蹦跳跳,社会耳闻的尽是些浮躁的声音。这对中国的教化和民众智思的提升没有益处。

★★★

我不希望季羡林走了,中国从此再没了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灵魂。真大师有时会跳出世俗之外,一门心思做学问,搞研究。他们至少是不刻意求名求利的。或许他就在什么地方等着我们去发现,或许真要过好些年,才有一位大师脱颖而出,让社会认识到他存在的价值。但我更希望的是中国同时有几位乃至十几位思想文化大师共同出现在这个时代。在中国最需要重建国家灵魂的时候,有了一批大师的带动,国家就很有希望了。再进一步,就是盼望有中国的世界级大师出现。只有出现了世界级的大师,中国未来的富强才有最好的内在之风骨。

注:该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周天黎全球官方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周天黎全球官方艺术网的学术观点和价值判断。本网站刊载此文仅为向读者提供更多信息。

 

 
作者:航亿苇
 


周天黎(香港)艺术工作室制作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ICP备2021033732号
美术馆地址:浙江省嵊州市长乐镇后街8号 电话:13806763741 13506758504 电子邮箱:arthk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