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何以缺位失声社会公共事件
发布时间:2009-07-21

                       作者:祝振强     

 

几年前,孙志刚被非法收容,期间 莫名其妙被致死。这一极端草菅人命、蔑视草根生命的事件,激起了无数网民、社会公众的义愤,引发了一部恶法的消失。从此,连续几年的时间里,由网民关注、推动、了结的社会公共事件层出不穷,躲猫猫事件、巴东邓玉娇事件、杭州飙车70码事件——这件事情至今还在发酵、了而未了,等等,孕育、壮大、成熟了3亿之众的中国网民。

 

每一起社会公共事件中,都有网民网友挺身而出,有效结果地攮助社会公共事件朝向良性、理性的方向发展,且当之无愧、理所当然地成名!可以说,这些热血奔涌、铁骨铮铮、百折不挠、不计名利得失的全国各地网民,构成了中国的脊梁,是正义、道义、良知以及希望、未来的象征。

 

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的作家们获取信息、方便工作是离不开网络的,毋宁说,他们都是网络社会活跃的一员。但是,非常遗憾的是,数几年来,作家们集体缺位、失声社会公共事件,不仅著名老作家不见身影,而且著名壮年、新生作家不闻其声。

 

曾几何时,作家被作为社会的良心。遥想80年代,作家的确充当了社会的良心、公众代言人、改革开放观念更新的角色。社会的道德良心需要作家作品恒定、确认;旧有的观念、新生的观念需要作家的臧否、点拨;社会的热点、焦点需要作家问鼎、介入、解决,作家们不仅是时代思想的智库,而且是生活美感、性感的代言人,更是社会公平的发声标尺。

 

当今,激流中国,混沌中国,冲撞中国,社会热点层出不穷,社会公共事件不断,逐步升级、愈演愈烈,有时发展到了令人发指、人神共愤的地步。所谓形象生动、波澜壮阔、火热无比的生活,而今突然地、见天地到来、呈现着,较之以往作家们事儿事儿的、正而八经地要深入基层体验的生活,不知要深刻、入里、入心、入髓多少倍!作家们在电脑面前、在网络社会,本当义愤填膺、拍案而起、为激愤、动荡的社会生活而掩面哭泣、崴脚闪腰、大哭大叫,但是,所有这些,对于当今作家来说,已然天方夜潭。他们不仅丧失了言,而且基本无行,更有甚者,还丧失了德行。说作家们集体贫血缺钙、冷淡阳痿,也是丝毫不为过的。

 

是为作家的耻辱,为人的耻辱。

 

偶或有个把异数,敢于对社会不公平、遭遇不合理竖起中指,在博客中不断呼吁、抨击社会丑恶、丑陋,令人眼前一亮,然而,再经细打量,方发现,这个叫韩寒的人,写书著名,却非作家协会正式登记的作家,只是一个专业司机而已。仅有的一点对作家的敬意,也随着韩寒赛车的轰鸣而消散。

 

或者,作家们也试图在社会公共事件中发出自己的声音,比如去年四川地震期间,有两个作家跳了出来,一个歌吟死鬼哭天抹泪大叫幸福死了,快活死了,只因为总理、书记的关注。结论是纵做鬼也幸福,此人非一般作家,乃一省之作协副主席,大名王兆山!另一个是含泪劝告灾民不要发声、以免被境外敌对势力利用的余秋雨。其表演不仅在含泪,而且在捐款——自言20万元捐款为作家之最,一年后被曝,此为诈捐

 

非常令人称奇的是,老少著名的、准著名的作家们,不仅缺位、失声社会公共事件,且其反映社会生活的作品,也不再生产,或曰绝迹。连带着,其不反映社会生活、反映其他的文学作品,也告阙如。或许,市场社会中,作家们主要的经济来源已不再是稿酬,名号的所得、名号的价值,远大于既往为那仨瓜俩枣钱爬格子挣辛苦钱。鸟枪换炮,岂能同日而语?

 

笔者不得不遗憾地对中国作家之所以然,做出如下判断。

 

其一、当今所谓作家,基本上已集体丧失社会责任感、丧失对底层民众的热情。但凡有名气——不管是浮名虚名浪名官名的作家们,大都已功成名就,俨然长者、智者、高端者,安享国内国外高稿酬以及不为人所知的各种与企业、金融、经济有关的所得。如此,自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仅不愿意、不会说真话得罪权贵,且乐得与权贵为伍,欣欣然分得一杯热羹。由此而鸡犬升天,济身既得利益团体。

 

其二、作家们已基本丧失生命热情、少有生命激情、不再信奉理想以及人生生命力、创作生命力极端枯涸、委顿。吃薏米糙粮长大、或受过牛棚之辱、有过食不果腹经历的中国作家们,很大部分是以写作栖身高层、以写作谋生、晋升,写作对于所谓的作家们来说,不过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写作远非生命以及精神的内在渴求。由此,一伺温饱小康,便大腹便便,营苟市民,其乐无穷。或再遇权贵、金钱礼遇,更是受宠若惊,投身求荣,写作那码子事,早就抛向九霄云外。如此自甘平庸堕落,自甘猥琐世俗。并且,很多作家与当今之作家体制沆瀣一气,互为表里。是为中国作家的真实、生动造像。

 

其三、与作家们感受迟钝、灵感萎缩、与当代社会生活格格不入、与民众社会格格不入有关。曾几何时,依靠体制以及体制中的伯乐决定的作家们,步履蹒跚、形态拙笨地走上作家的红地毯,拼命补习,亦难弥天生的愚钝,那点飘忽的灵思、耍滑头的小聪明、小伎俩,早已被天天飞跑的社会生活打得七零八落,这一点,作家们自己是心知肚明的,只是不愿意承认而已——你再不愿意承认,你虚顶了作家的名号空置、玷污社会责任,这又能掩饰、遮瞒多久?

 

再有,网络的兴起、网络空间的敞开,无异于打破了桎梏写作天才的枷锁,以往为少数人专有、垄断、钳制的写作、发表园地,如不堪一击的竹篱笆,转瞬了无制约。于是,以往无竞争、少比拼的作家们,发现自己在出色的、天才的写作实践面前,其实屁嘛不是!思想、思维、观念、审美与当今社会、当今时代、当今民众的隔膜,以及语言的老套、僵硬、死板,已然注定要丧失对社会公众的影响力、号召力。在此,主动地、无奈地、羞答答地、臊眉耷眼地缺位、失声社会公共事件,亦势所必然。

 

当作家已成往事,当善良的人们对作家抱有一丝希望已成往事,当写作及写作的神圣已成往事,我们不知是该为其悲哀,还是为其欢欣——或许,埋葬掉、遗忘掉一个腐朽、堕落、了无活力、令人失望的所谓作家群体,笑待自然活泼生命的成长,热望真正对得起作家名号的个人、人群以及真正的网络民众英雄、民众代言人的出现,无论如何是一件好事情,是一件值得期许的好事情。

注:该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周天黎全球官方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周天黎全球官方艺术网的学术观点和价值判断。本网站刊载此文仅为向读者提供更多信息。

 

 
作者:祝振强
 


周天黎(香港)艺术工作室制作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ICP备2021033732号
美术馆地址:浙江省嵊州市长乐镇后街8号 电话:13806763741 13506758504 电子邮箱:arthkk@163.com